close
唐型文化與宋型文化之差異,乃造成兩代間士子觀念不同,
必有其發展條件。故從歷史演變、思想潮流與政治因素三方面做論述,
以略窺何以杜詩評價於唐、宋之高低。




蓋唐之盛,乃南北朝以至隋末,北方五胡接連入主中原,
漸習華夏之風。而漢民亦受胡風影響,服裝、腔調、音樂多方面皆受影響,
終於血脈相連,如唐高祖李淵即鮮卑氏。故唐時胡漢不分,民風開放。
太宗貞觀年間,國勢日盛,西域諸邦紛紛入貢稱臣。是時帝王、
臣民樂於接納外來文化,如佛教之興盛、儒釋道三教合一;
唐人普遍樂觀,自認天朝子民,世人皆熱衷於功利,以期在有生之年建功立業,
故能臣眾多;於詩歌表現雄健、豪放、灑脫,
亦於藝術角度品評詩歌,李白乃箇中佼佼者。





至天寶十四載,安史之亂起,烽火中原十餘年,國力衰敗,不復盛世。
無非玄宗晚年昏庸無能,寵信奸臣、沉溺女色,且安逸日久,
華夷之防全無,而叛亂正因胡起,安祿山、史思明皆胡人也。




中唐韓退之三諫迎佛骨,著〈原道〉論儒道,下啟宋學;北宋理學興盛,
獨尊儒術,思想漸趨保守,講求忠孝氣節,專注於心性修養,
少有功名之欲,於朝廷無建樹。加之宋代文人主政,國力積弱不振,建國初即屢遭外族侵擾。
而士子「平時束手談心性,有事一死報君王」,多無能之輩,於政只求道德,不求利害。




以此觀之,杜甫當符宋人心中之「忠節」。
夫唐時李杜各有千秋,然宋則眾人皆以杜詩為唐冠冕;
蘇軾云:「一飯而未嘗忘君」,即說杜甫之忠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awei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