〈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〉

{紈褲不餓死,儒冠多誤身。丈人試靜聽,賤子請具陳。}
{甫昔少年日,早充觀國賓。讀書破萬卷,下筆如有神。
賦料揚雄敵,詩看子建親。李邕求識面,王翰願卜鄰。
自謂頗挺出,立登要路津。致君堯舜上,再使風俗淳。}
{此意竟蕭條,行歌非隱淪。騎驢十三載,旅食京華春。
朝扣富兒門,暮隨肥馬塵。殘杯與冷炙,到處潛悲辛。}
﹝主上頃見徵,欻然欲求伸。﹞﹝青冥卻垂翅,蹭蹬無縱鱗。﹞
{甚愧丈人厚,甚知丈人真。每於百僚上,猥誦佳句新。
(竊效貢公喜,難甘原憲貧。)焉能心怏怏?只是走踆踆。}
{今欲東入海,即將西去秦。尚憐終南山,回首清渭濱。
常擬報一飯,況懷辭大臣。白鷗沒浩蕩,萬里誰能馴?}



題「二十二韻」,排律也,共四十四句,二百二十言。杜甫藉詩謁韋丞,以示心志。
首段四句開頭,次段「甫昔少年日」以下十二句,寫其儒冠事業也。
用功之勤、才學之博,一時聲望、名士慕之。杜甫方當年少,懷抱壯志,有經世之心;
三段「此意竟蕭條」以下八句,乃不為時所用,時當奸相李林甫擅權、玄宗荒淫無道,
杜甫報國無門,亦不甘隱淪,有屈原漁父之志,行歌以抒胸中鬱悶。
既無法在朝為官,只得在野謀食。然據〈進鵰賦表〉自述,
杜甫時當「賣藥都市,寄食朋友」,非如詩中「騎驢十三載,旅食京華春」,
同陶潛〈乞食詩〉,誇張虛寫耳。




四段「主上頃見徵」以下四句,蓋天寶六載,玄宗詔徵天下有才之士,到京都就選。
杜甫應試;然李林甫命尚書省試,皆下之。上有佞臣,志不得申。
五段「甚愧丈人厚」以下八句,感激韋公賞識,於朝堂上誦甫佳句名篇,望主上賞識,
得返朝堂;只是志仍不得申,學道而不能行,病也。「焉能心怏怏」二句乃心口問答,
進退徘徊之狀,於用世歸隱間輾轉反側。六段「今欲入東海」至結尾八句,
決心離去而不捨離君,心中波瀾,起伏不已。最終離去,忽縱身雲表,有海闊天空之致。




詩中技巧,大者不外頓挫以狀沉鬱、用事以明其志;小者亦如互文足義,於詩中互省。
互文足義,如「纨絝不餓死,儒冠多誤身」,即「纨絝不餓死、不誤身,而儒冠多餓死、多誤身」;
「甚愧丈人厚,甚知丈人真」即「甚愧丈人厚且真,甚知丈人厚且真」;
「尚憐終南山,回首清渭濱」即「尚憐終南山、清渭濱,回首終南山、清渭濱」詩法耳。




用事者,用古人之事與自身所遇相比況也。以揚、曹、李、王四人顯自身才識淵博、詩賦暢達,
與名氣之盛,重於一時;王陽登則貢公喜,以貢公自比,以王陽比韋公;又有原憲,
學道而不能行者謂之病,杜甫亦病矣!沉鬱之情溢於言外。又杜甫讀書破萬卷,用字皆有來處。
如國賓化用《易‧觀卦》而衍為進京面試、賤子引自鮑照〈東武吟〉中自謙之詞、
「常擬報一飯」乃靈輒、韓信之不忘恩;又有「行歌非隱淪」一句中隱淪出自桓譚《新論》:
「天下神人五,一曰神仙,二曰隱淪。」,顯其屈原〈漁父〉之志;「青冥卻垂翅」兩句,
化用〈莊子‧逍遙遊〉鯤鵬,雖有壯志卻不得申,在在表心中鬱悶。





頓挫者,又稱開闔、正反、起伏。姜夔《白石詩說》曾釋頓挫:「如乘船觀波浪,一波未平,一波已作。
如兵家之陣,方以為正,又復是奇;方以為奇,忽復是正。出入變化,不可紀極,而法度不可亂。」
頓挫可連續,稱波瀾也。詩中頓挫有大小,大則起伏於段落間,小亦於句內曲折,
目的在強調杜甫心境由壯志至落魄、落魄至灑脫,而灑脫中亦有不捨之情,進退維谷,排徊不已。
「甫昔少年日」以下十二句,意氣風發,神采飛揚;然而「此意竟蕭條」以下八句旋即落得「騎驢十三載,
旅食京華春」, 甚至「朝扣富兒門,暮隨肥馬塵」, 對比如此,如何承受?此時又有起伏: 「主上頃見徵」四句,原以為可大展鴻圖,然「青冥卻垂翅,蹭蹬無縱鱗」,遭李林甫陷害而不得用。至此遂生歸去之意。




下段皆表杜甫欲離去而不捨之起伏。「竊效貢公喜」,乃對仕途仍有一絲期待,
而「難甘原憲貧」又生歸隱之心。接續「焉能心怏怏」二句,狀其進退不定之狀,最能傳神;
終決定離去,「今欲入東海,即將西去秦」,然「尚憐終南山」四句又生不捨離去之心,
以示其忠(昔孔子去魯,遲遲其行;去齊,接淅而行。)。結尾一句「白鷗沒浩蕩,萬里誰能馴?」,
神來一筆,海闊天空,一掃沉鬱而歸空靈,是妙筆耳。觀其頓挫,狀心起伏,錯落有致,跌宕生姿。





考其詩旨,所謂何事?詩句直寫胸臆,少有比興,而詩風沉鬱,
如《楚辭‧九章》:「志沉菀而莫達」。陳廷焯《白雨齋詞話》:「所謂沉鬱者,意在筆先,神餘言外。
寫怨夫思婦之懷,寓孽子孤臣之感。凡交情之冷淡,身世之飄零,皆可於一草一木發之。
而發之又必若隱若現,欲露不露,反覆纏綿,終不許一語道破。匪獨體格之高,亦見性情之厚。」
所言甚是,由此觀之,杜甫詩中雖未點明主旨,吾人已明其旨乃孤臣孽子之感,空有壯志不得申,
心中常存報君恩。對治世之殷切、國君之忠誠,一表無遺、何等忠厚;胸中鬱悶,溢於言表。
最後頗有古詩〈西北有高樓〉「願為雙鴻鵠,奮翅起高飛」之志,精神得一超脫。然吾不禁要問:「乃真超脫耶?」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awei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