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前曾有一條有趣的小新聞。民眾反應:醫生的診斷書,為何都要以英文草書書寫?
一般去看病也曾有過這個疑問。是阿,總是看到醫生執筆在自己的病歷表上龍飛鳳舞,
卻完全不知道究竟寫了些什麼。往往病症都還沒說完,醫生已經把藥開好了。



專業的醫學知識,一般人懂不了太多,然病人在搞不清楚狀況的情形之下拿藥回家,這藥,
也吃得不大放心吶。尤其現在有些醫生看診成了例行公事,根本沒有好好診斷。
曾經就有系上教授看病時,因醫生隨口問幾句就開藥單,被該教授訓斥了一頓,
並拒絕吃那醫生所開的藥。站在病人的角度看,病人只是希望看診的過程中,了解自己的病因為何,
並且,知道自己吃的到底是什麼藥。醫病也要醫心,讓病人安心,這是很基本的需求。




若把醫生與病人的關係轉換成哲學家與一般人,自也是有其相同之處。
人的身體出了問題,是醫生診治開藥;在繁忙喧鬧的都市生存,人的心靈出了毛病,
自然是由哲學家指點迷津,幫助其走出難以突破的困境。然而,醫生與哲學家,
如今卻發生一樣的問題:病人不信任醫生、更不相信哲學家。




如上述,病人不相信醫生,除了看診隨便外,最主要者,
乃病人不清楚醫生開了什麼藥、不知道自己將吃進肚子裡的到底是什麼東西;
而病人所以不相信哲學家,亦是常人不明白哲學、而以為哲學盡是耍嘴皮子不切實際的空談。
平常大家辛苦的工作賺錢,看那些個自稱為哲學家的人整天批判,說這不好、說那不好,
卻不見他們真真實實的去做什麼正經事,印象就差了,「這些人神經有毛病吧!」哲人反成了病人。
哲學家當然有好有壞,但一般人對其印象則大多如此。




醫生與哲學家,兩者一以治外、一以治內,然人們總容易注意到身體形軀的病痛,
是故生病就知道要找醫生,也因此台灣的診所總是生意興旺;而哲學被認為不適用於現今社會,
哲學家們儘管大聲疾呼現代人們正視內心的問題,這些聲音卻像是石頭掉進池子裡頭,沒消沒息。
也因為人們多不重視生命的哲學問題,哲學家總被邊緣化,被視作無所事事、不切實際的一群。




舉個最著名的例子:蘇格拉底和她的妻子桑提婆。丈夫不懂為何妻子總無法明白真理的意義;
妻子則抱怨丈夫怎麼老是無所事事,整天找人拌嘴!蘇格拉底當然是偉大的哲人,然而為何這樣的人,
卻連最基本與妻子的相處都弄得僵硬不已呢?我們不禁要說,
現實與哲學之間,或許必然要隔著這麼一層誤解,無法輕易為一般人所接受。



現代人的心靈愈來愈空虛,繁忙的都市生活導致各種心理疾病的快速蔓延,甚可說是「普及化」。
於是醫生從看外科內科,到現在有心理醫生的出現。心理醫生當然有他們存在的必要,
只是要解決心靈的問題,科學、醫學畢竟只是治標,真正要根治,還是要從人的主體性著手,
人的內在精神的挺立,那些疾病自然不藥而癒。
而哲學,尤其是中國哲學,正是探討人生哲學的精華所在。




病歷以英文書寫的問題,可能是醫生所受的專業訓練,也可能是藥品名稱多為英文,而平時病患眾多,
為了書寫方便所致。這或許是醫生在和病人接觸時所遇到的難題,病歷表上若要書寫中文,
恐怕會耽擱到許多候診病人的時間,許多藥品的名稱也不知該如何寫起。
關於這個問題,其實只要醫生在看診時,稍微多花一些時間,把病歷上書寫的內容略述一次即可,
說到底是醫生的態度問題。病人或許不會真的在意病歷用英文還是中文,
他只要確實的知道自己生了什麼病、吃了什麼藥就行;這時或許就不禁感嘆,
醫生只要願意改變態度,病人是願意去注意的,因為這與他的身體健康有關。
現在哲學家說得口乾舌燥,願意駐足下來聆聽的人,不知有多少?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awei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