召南‧第十一




江有汜。之子歸,不我以;不我以,其後也悔。
江有渚。之子歸,不我與;不我與,其後也處。
江有沱。之子歸,不我過;不我過,也嘯也歌。



汜:音寺。《爾雅》:水決復入為汜。形容水分開為二又重新聚流的狀態。
渚:音煮。《爾雅》:小洲曰渚。
沱:音馱。江之別者。自江水溢出,終復合流於江。
之子歸:同之子于歸,不過用法不同於原本的女子出嫁義。此指離開、回到原本的地方。
以、與、過(音郭):皆有在一起的意思。
處:審查之意。







棄婦吟,對這首詩的看法。我可以想見一個畫面:
江邊的一位婦人,望著江面,看著江中的沙洲,流水經過就被分成兩半,
翻起白色的浪。或者是有意無意間,
這樣分歧別出的意象,令她想起了自己的遭遇。
當然了,就算是痴痴的望著江邊,也會不自覺的想起自己的回憶,
這可以解釋成見物附情,可以說是興的聯想,無關乎物與我的聯接;
但水流分歧的意象,讓這樣子的聯想更具象深刻。比興從來是難以分開的。








分開的是什麼?是無情的商人遠去,是原本以為可以天長地久的願望,被硬生生扯成兩半。
我相信周代的婦女,即使只是小妾,仍然有(或許說,只有)菟絲附女蘿的願望,長相廝守。
那是簡單的願望,如果這樣的女子生在現代,就是我的願望;
只是那時的男人把媵(妾)看的不太重要,就女子的感覺,似乎那男人也不太重視她的感覺,
他是個江漢商人,家中有嫡(正室),也許是因為在外地做生意,不耐寂寞,所以在當地找了小妾相陪。
所以一開始商人最初的動機就不是要與這媵當作重要的伴侶,而是可以發生性行為的地陪。







多麼蹧蹋一位單純癡心的女子啊,我想,她到江邊的原因,
其中也包含希望男子能夠回心轉意吧?那是多麼溫柔複雜的心情,多麼望穿秋水的等待呢?
遭受到如此無情的對待,我想她的心中還是有恨的,
「你選擇離開我,不和我一起生活,將來你會後悔,會發覺自己當時的決定有多麼愚昧,
當你痛苦的受不了時,你的哭嚎會是嫉妒悲悽的...」
好個溫柔的詛咒。如果現在的女人被拋棄被甩,我可真難以想像她會做出多麼激烈的行為,
傷害自己,或者傷害別人...不一而足。而她只是希望男子可以後悔,可以再度回來跟她一起生活。







問題在那男人身上,但是在當時要怪他什麼呢?他其實也沒錯。
外出做生意的商人,最後終究是要回到家的。
媵,在當時根本是讓男人隨意擺弄的,沒有社會地位,沒有自主的權力。
女子就算表達出自己的心聲,那也只能讓眼淚掉在江面,落入江中,
滴滴匯聚成當代女子心中說不出的悲哀,流入長河裡頭。






ps.當然也有此詩是男子遭女子拋棄之說法,詩有各項歧義性,這種只是我讀詩的感想,請勿妄加評論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awei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