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志和《漁歌子》






西塞山前白鷺飛,桃花流水鳜魚肥。青篛笠,綠蓑衣,斜風細雨不須歸。






此闋詞為一不分片之單調。
張志和,字子同。
自號煙波釣徒,每垂釣,不設餌,志不在魚也。
而此闋《漁歌子》,就字面敘寫,
實為一逍遙美麗之境。
然詞牌名為《漁歌子》,應是描寫漁村的景象;
而現實上的漁村,因為每日皆忙碌於工作,
髒亂不堪,腥臭不已,
怎麼可能是一片桃紅柳綠的美景?
如為寫實之作,
則此作品則美化過度,失真了。



就此推論,則美化現實的動機,
即是現實並非如此,而走向一寓言的性質。





首句「西塞山前白鷺飛」,
從實際地點論述,可能在湖州,亦即是今浙江吳興縣。
《西吳記》中:「湖州磁湖鎮道士磯,即志和所謂西塞山前也。」
此一為望山之遠景,為遠視野。
山前白鷺飛,可知視角拉近,
由望遠山而至山前飛鳥;次句「桃花流水鳜魚肥」,
此句視角又做調整,還未知中心視角之所在。




而見桃花,多是長於岸邊,
繼而望向水面,看見水中的鳜魚。
而下句的「青篛笠,綠蓑衣」提供了中心視角的解答,
由詞牌名、流水、以及能見水中之魚,
加上青篛笠、綠蓑衣的裝扮,
此中心視角及為水中釣叟,正乘舟悠然飄泊於湖中;
我們可以想像此舟中之人,在船上游目四顧,
先望向遠方的西塞山,見白鷺飛於山前。
又將視野拉至岸邊,桃花灼灼,
望向水面,看回船邊,
水面清澈,鳜魚在水中悠然游移。






上三句,以景物營造出空間感,即所謂造景。
而造景又可分『顯性』與『隱性』。
顯性者,以景物指涉,
輔以色彩字,強調其特色;
如『白』鷺、『桃』花、『青』篛笠、『綠』蓑衣,
皆以色彩字輔以強烈的空間存在感;
隱性者,透過景物自身而指涉色彩;
如西塞山,山即青色、流水青青、
而鳜魚為一種帶有褐中帶黑斑點的魚類,
用景物本身所附帶的色彩來強調存在感。





從造景中,可以感覺出詞句中所表現的一片世外桃源:
遠山青青,風光明媚,白鷺飛過其間;
而岸邊桃花盛開,水中清澈、鳜魚悠遊,
生意盎然,作為視野中心的漁翁,
戴笠披蓑,徜徉其中。





此漁翁於一片景色之中,雙目四顧游移,
望遠山、望岸邊、又見舟邊湖水,
視角由遠拉近,我們或許可以猜測此翁的心境。
一句『斜風細雨不須歸』,忽地將視角拋向空中,
望向無邊雨絲細細、隨風而斜的天空,
天空漫無邊際,無窮盡的天空,
予人無盡想像;
令空間從實轉虛,不再屬於當下發生、眼前存在的實景,
而是心裡的想像、心中的活動。
『不須歸』三字,有著想法與判斷,
而有情感投射在空間中,是漁翁對於眼前情景的情感。




另一可探究虛實之句,
為『桃花流水鳜魚肥』中的『鳜魚肥』三字,
由以『肥』一字最耐人尋味,作者如何而知鳜魚肥呢?
方法有二:一為將於釣起,直接看到魚,看見了魚的肥美。
但此舉不免焚琴煮鶴,破壞了整體畫面的和諧,
在如斯美景中做此煞風景之事,甚為不雅,故排除實景的說法;
二則是魚仍在水中,並沒有出現在畫面中,
也許只是透出了淡淡魚影於水面上,
作者透過想像來感覺魚的肥美,
如此則甚雅,此說較為可行。





另外,在空間的描寫構造上,
與李白《菩薩蠻》做比較,則《漁歌子》的空間構造上,
為遠(西塞山)→中(桃花流水)→近(鳜魚肥),再由近轉至抽象(斜風細雨不須歸);
而《菩薩蠻》則是近(平林)→中(煙如織)→遠(寒山)→中(暝色入高樓)→近(有人樓上愁),
再由近轉至抽象(下片:何處是歸程,長亭連短亭)。

※長亭連短亭為一想像之景,為一抽象情境,非指實景,乃指路途跋涉艱辛。





如斯景中,自然有所與物冥合的互動,
特殊的感應,謂之氣氛。
而氣氛就於動態景物,與靜態景物的相對應中營造:
西塞山前﹝靜﹞白鷺飛﹝動﹞,
將山原本寧靜悠遠的形象,
以白鷺的『飛』而顯得更具生氣;
桃花﹝靜﹞流水﹝動﹞鳜魚肥﹝動﹞,
以岸上桃樹為背景,靜態的景物,
襯上岸邊流動的流水青青、水中的鳜魚悠然,
勾勒出一幅活脫的景象;
青篛笠、綠蓑衣﹝靜﹞,斜風細雨﹝動﹞不須歸。
視角中心的漁翁,
以身上所著之衣飾來顯示其靜態,
顯示他是端坐在舟中的;如果將視角拉至上空俯瞰直視,
則可見受風拂而斜的雨絲,
正緩緩落在水面、落在桃樹的枝葉上、落在漁翁的斗笠與簑衣上,
讓畫面感覺更加寧靜,卻也不失生機,
只覺如能身置其景,必定流連忘返,
如同漁翁所想,不須歸去。







若由寓言性質來推論此闋詞所述,即可從「漁父」來想像。
漁父的形象,莊子、屈原皆曾用之,
為一脫離現實、走向山水的人物形象。
如陶淵明《桃花源記》中的桃花源,即為武陵的漁翁所發現,
而官家循線來尋找桃花源,
就遍尋不著了;
正因為漁父是脫離現實的人物,
象徵著追求逍遙自在,那麼此類的象徵人物,
就很常出現在黑暗的時代了;
因為在黑暗的時代,人們只能把渴望自由的心靈,
寄託在想像中的理想世界了。



※漁、樵、耕、讀常並稱為用。







文源於文華師《詞曲選上課筆記》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awei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