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羌村三首

鄜州洛交縣羌村─杜甫一家人逃難之地。


其一:崢嶸赤雲西,日腳下平地。柴門鳥雀噪,歸客千里至。妻孥怪我在,驚定  
   還拭淚。「世亂遭飄蕩,生還偶然遂。」鄰人滿牆頭,感嘆亦唏噓。夜闌
   更秉燭,相對如夢寐。



詩作寫杜甫初抵家時驚喜之象。「崢嶸赤雲西,日腳下平地」。
寫黃昏日暮時刻,用山的形狀來形容雲的樣子,即雲峰。崢嶸是形容高山之狀,
而此處用以形容黃昏時之雲。「日腳下平地」,似陳後主:「日腳沈雲外。」
類似句還有:「雨腳過江來。」,俗字用得奇巧,則更顯生動;杜甫快至家門,走在路上,時至黃昏。




「柴門烏雀噪,歸客千里至」。沿著一二句的腳步,敘事角度由杜甫而說,
因為接近家門而驚動鳥雀;又有一說為妻子角度說,即妻子聽見門口鳥雀之聲,
出門探視,看見遠歸的杜甫。故可說「歸客千里至。」;「妻孥怪我在,驚定還拭淚」。
妻子看見杜甫生還,簡直不敢相信,驚魂甫定,喜極而泣,以袖拭淚,
描述一連串的行動,寫其驚喜焦急之情。亂世之中,誰也沒把握分離之後還能活著看到對方,因此方有此舉。





「世亂遭飄蕩,生還偶然遂。」可視為是杜甫對其妻子所說之話。
一方面說出真實的情況,一方面也是對妻子的安慰。「鄰人滿牆頭,感嘆亦唏噓」。
鄰居看見杜甫回來,見他們夫妻相見的情形,不好意思直視,瞪著牆頭窺視,
亦感嘆不已,由第三人稱來表示唏噓,反襯出杜甫心中的心情,不只感嘆。





「夜闌更秉燭,相對如夢寐」。時間拉至深夜,更字有平、去聲,若作平聲,
指點完一枝蠟燭再接著一枝,秉燭不寐,自是話舊,談別離後情景,面對著對方,
彷彿是一場夢,不敢相信眼下真實無疑。




杜甫歸時,逢閏八月,秋晚季節。


其二:晚歲迫偷生,還家少歡趣。嬌兒不離膝,畏我復却去。憶昔好追涼,
故繞池邊樹。蕭蕭北風勁,撫事煎百慮。賴知禾黍收,已覺糟牀注。
如今足斟酌,且用慰遲暮。




「晚歲迫偷生」,物質難以應付,歲末將即,甕中無斗米儲;
又或者說是年事已高,生計無望,不免擔憂。因此回到家裡雖然高興,
但是一回家即面臨生計問題,過一段時間之後,剛回家的那種歡樂就逐漸少了,
現實的壓力越來越強烈。




「嬌兒不離膝,畏我復却去」。小孩對杜甫的依戀,黏在他身邊。
也是因為經歷長久離別,孩子深怕父親再次離去,故朝夕不離。
〈北征〉:「生還對童稚,似欲忘饑渴。問事競挽鬚,誰能即嗔喝?」
此處可看出父子間沒有威嚴阻隔,相處融洽。「癡兒不知父子禮,叫怒索飯啼門東。」
此處甚至表現出子女對杜甫沒大沒小。「畏我復却去」乃是上一下四句型,
如〈月夜憶舍弟〉:「露從今夜白,月是故鄉明。」又〈贈別鄭鍊赴襄陽〉:
「把君詩過日,念此別傷神。」皆上一下四句型。畏是主詞,表擔心,受詞是「我復却去」。
小孩看著杜甫整天愁眉苦臉,擔心杜甫又要外出尋食求官,故有此舉。




陳師道亦是宋代有名的窮詩人。〈別三子〉:「有女初束髮,已知生別離。
枕我不肯起,畏我從此辭。」亦類杜甫之意。




「憶昔好追涼,故繞池邊樹」。回想以前喜歡在池塘樹蔭邊乘涼,
天寶十五載(至德元年)七月,杜甫離開鄜州欲投往肅宗,卻在途中被囚禁在長安。
杜甫離開鄜州時,正好是夏天,故杜甫應是想起過去,離開鄜州前的夏天。
「蕭蕭北風勁,撫事煎百慮」。如今秋天,歷劫歸來,北風怒吼,同樣的池塘邊,
同樣的大樹底下,想到很多事情,許多憂愁煎熬著杜甫的心。
隨著季節的不同,景色的差異,心情也有所不同;北風配合著杜甫此刻憂慮的心情,
搭配上去年他慵懶的待在池塘邊乘涼的情景,形成強烈對比的關係。
相較於去年今年,皆是安史之亂、潼關之陷。杜甫在去年也應該是憂慮的,
但是憂慮的程度不同,今年回到家裡來,比之去年則更加憂慮。
因去年雖長安淪陷,但杜甫對未來還存有樂觀期待;在被囚長安、投奔靈武的這段經歷,
由當上左拾遺又得罪肅宗,遭肅宗遣散,所以杜甫回到家裡,
是失望沮喪,不知未來在哪。故說「撫事煎百慮」,故不僅僅是「迫偷生」,
這一年以來的遭遇回顧、走到頭髮花白的地步,卻一事無成,更引起了憂愁。





「賴知禾黍收,已覺糟牀注」。幸好還知道收成,有了新成的米糧,
這時就陷入迷思了:究竟是要拿來吃呢?還是拿來釀酒呢?杜甫看著架上的米糧,
已經感覺到糟香滿溢。若拿來釀酒則可消憂,只是家計不知如何為繼;
若拿來維持生計,則自己無酒可嘗,愁無法消。「如今足斟酌,且用慰遲暮。」就此一想像,
就當作滿足了喝酒的欲望,消憂了吧!






其三:羣雞正亂叫,客至雞鬭爭。驅雞上樹木,始聞叩柴荊。父老四五人,
問我久遠行。手中各有攜,傾榼濁復清。「若辭酒味薄,黍地無人耕。
兵革既未息,兒童盡東征。」請為父老歌:「艱難饋深情。」歌罷仰天嘆,
四座淚縱橫。




「羣雞正亂叫,客至雞鬭爭」,互文足義。有客至,羣雞亂叫、鬬爭。
杜甫隱約聽見有人聲,只是雞太吵所以不明顯;將雞驅趕上樹木,才聽見有人敲門。
然雞也會上樹?《詩經》云:「雞栖於樹」。陶淵明詩亦云:「狗吠深巷中,雞鳴高樹顛。」




「父老四五人,問我久遠行」。那些蹬在牆頭關心杜甫的鄰居們,
在杜甫回到羌村安定一段時間後,紛紛至杜甫家中關心。「手中各有攜,傾榼濁復清」。
榼,斟酒的器皿,濁復清是倒裝,實際是清復濁,表示酒的品質很差,
也顯示社會現實的狀況,民間疾苦,日子難過,如何難過,見下表。




「苦辭酒味薄,黍地無人耕。兵革既未息,兒童盡東征。」酒倒出來發覺品質很差,
父老向杜甫道歉的幾句話。原來是因為田地無人耕種,因為戰爭尚未停息(肅宗要反攻長安),
所有村里的壯年皆受征調,以至田園荒蕪。杜甫借父老之口,訴說老百姓的心聲。




「請為父老歌:『艱難愧深情』。歌罷仰天嘆,四座淚縱橫」。
杜甫見父老們生活艱難,仍願意帶著禮品來慰問杜甫,他的心情充滿著愧歉,
身為知識份子,是村中父老眼中的救星。可以想像,當杜甫離開鄜州時,
父老們也曾為杜甫送行;結果杜甫回來之後,帶回失敗的消息,天下仍戰亂頻仍,
這使得杜甫亦有愧對之情;結果父老仍然關心他,使杜甫更深深感到愧父老對其深情寄望,
有負所託。杜甫歌罷仰天長嘆,四座之人感受到杜甫的悲歎心情,亦是難過不已,老淚縱橫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awei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