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上禮拜去體檢的時候好像看見幾個似曾相似的臉孔,可能是國中同學吧,
我還依稀記得他們的樣子,從國中到現在都沒變多少;而他們似乎已經認不得我,
所以我也沒有前去和他們相認,畢竟是失聯很久,而當時也沒有太多交情。
在師大聽課的時候也巧遇一個國中的同學,剛見面時她也一樣不認得我,
直到我跟她打招呼才相認。但是相認之後也沒有他鄉遇故知的感覺,
理由同上,畢竟國中時也沒什麼交情。



再想起國中,自己都覺得好笑,同學應該也是同感。那時不太愛讀書,
只喜歡讀歷史故事,常常被英文、數學老師打手心,因為作業都不太寫,
成績也很差,每天過得渾渾噩噩,不知道未來該做什麼,也不知道當下自己在幹什麼;
不過那時所謂的自我意識,現在回想起來,應該還是很強烈的,
知道要讓自己變得更好,但是不知道如何變好,整天就在玩模型跟遊戲卡(當時遊戲王很流行阿),
再配上瓜皮髮型、矮肥短的身材與眼鏡……根本就是個四眼田雞宅男國中生阿,
我現在回想起來,自己都覺得可怕。





那時候比起現在,又更不擅於人際關係的處理,或許是自卑吧,
心裡頭的信心無法顯露於外。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還蠻自大的傢伙,
可是外表又讓我無法表現出對等的自信,所以那是個尷尬的時期。事實上,
一直到了大三,我才明白如何自處、如何與他人相處。這是一個學不完的問題,
但是我的啟蒙要等到高三才開始,想起來,真的覺得很晚熟。




升大一時一直有種迷思,為什麼現在社會上有搞頭的人,多半都是建中、附中畢業,
而大學都考上國立?包含連地下樂團的主唱都如此,又會讀書又會玩,
叫我這種不會讀書又不會玩的人不知道拿什麼臉活著;所以大一的時候很想轉校,
想轉到一間國立大學以證明自己,證明自己事實上也可以很有搞頭。
最後我沒有這麼做,一方面是懶得考轉學考,另一方面是,我發覺其實根本沒這個必要。





在我現在看來,一個人什麼時候懂得自覺,那他的人生就從什麼時候開始。
小時候家裡窮(現在也沒多有錢),爸媽忙著工作賺錢,又沒受什麼教育,
沒花什麼工夫在照顧我們的教育方面,大多交給學校代管;而我又不懂得充實自己,
整天愛玩,所以童年沒什麼長進,就是看了不少漫畫與卡通。
相較於其他有父母督促的孩子,他們也許不是很想讀書,但是被逼之下也是得做,
所以他可能很早就知道要考上建中、附中,知道以後不是要上台大電機就是醫科,
這也許不是他們一開始就願意的,不過至少有目標,最後也許懂事了,
要嘛是掙脫家裡人的期待,用力的去做自己想要的樣子;要嘛就發覺自己其實也很想考上台大,
所以父母逼出來的成果恰好也是現在自己想要的樣子。




我念的國中應該算是個明星學校了,班上有不少人的家世背景都很顯赫。
可能有很多同學,已經早熟到在國中時代就有了自覺意識,知道自己該做什麼;
這種感覺我在高二才略有體驗,直到大三,才真正明白自己是誰,是無可動搖的信念,
這種自覺感,或許會讓別人感覺,我已經是個成人,我自己是這麼認為的。
而我到底是不是建中附中畢業、是不是國立大學畢業,這些過往已經過去,
不是太重要了;若我能回到過去,我有自信能夠考上建中、附中,並且考上國立大學。
過去已經過去,我只能追求未來,所以我才會盡力的想考上國立的研究所。




當我自覺到自己要走向哪條路,我就已經不打算改道,無論未來如何,都是如此過生活。
我在中國哲學中尋找到人生中的定位,那是在心靈中種下的深深信念,
而這種子,是我本來就具有的,且人人皆有;人有了信念就會變得勇敢、充滿自信,
這種信念不會被任何挫折打敗,只要會崩潰的信念就不是真的信念,
所謂造次必於是,顛沛必於是。




外表的大幅改變,或許讓人容易對我留下好印象(也可能更糟),但是這種內在的充實感,
才是改變心靈的最主要因素。想念著的那女孩,在這一段路上也給我力量,
雖然孤獨,卻不覺得寂寞。我該抹滅以前的我嗎?當國中同學想起我,
只會想起那整天被打手心、打瞌睡的我時,該覺得羞恥嗎?我認為完全不必,
過去的自己,也是一種成長的經歷,雖然現在回想起來完全沒有自覺性,
渾渾噩噩,沒辦法,人不能回到過去,我該慶幸自己能夠在這段時間醒覺,
醒覺是對自我意識的一種肯定,建立在過去種種之上。
若國中同學只能想起我以前的樣子,那也無妨吧,
我必須認真的向他們好好的介紹現在的樣子,如果有機會再見面的話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awei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