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學這兩週好多特價書展,跟台北、紮去中山地下街,抱了二十多本三民出版的經籍讀本,
而只花原價的一半;學校商管的書展,牆邊的漢藝出版社的小集子,一本只賣十塊,
帶了十多本,只花一本書的錢。其中還有顏崑陽老師以前出版的散文集,注意到的當下有挖到寶的感覺。
中文系學會辦的二手書特賣會,也買了幾本以前沒有買的課本,如思想史、說文解字注、
廣韻(這本二手書賣的比原價還貴,不知割愛者是何等尊貴呢?)等。又因為網路方便,在博客來書店也選購了幾本書回家。
算一算差不多四十幾本書,現在房間裡苦無地方擺放,只好堆在客廳的小櫃子上,暫時擱著。





對於一個要考中研所的人來說,哲學史、文學史、小學三門算是必讀。
但是在這堆厚紙裡頭,相關的書實在不多,有古典小說、有現代散文、有經典詮釋散文、
有諸子、有史書、有典籍讀本,也有歷史評論。以我目前的情況說來,都是些雜書,
想起禮拜一才被胡衍南老師訓了一頓,都大肆的人了還不趕快回家唸書,聽那些沒相關的課要做甚?
如果他知道我不只胡亂旁聽課,而且還在搞社團的話,大概也無言以對了吧?





但是我就喜歡讀些目前沒有用的書,上些沒有用的課,
總在心裡的一些想法中,排斥為了考研究所而唸書。心裡總想著,反正這一年要考上也不太可能,
讀一些有益於己、卻未必有益於考試的書又何妨呢?
我想起一個問題,讀書到底是為了什麼。
國高中讀書是為了考試拿獎品,而不得不唸數學英文。然而在課堂上冒著風險看一些小說、歷史故事,
漸漸喜歡歷史、喜歡文學,甚至因為這些原因最後選擇唸中文系,這些喜歡的因素變成一題題考試會考的題目、
變成一個個學分,變成一堂堂枯燥乏味的課。
最初總覺得挑上自己有興趣的系,考試算什麼?考前做個重點整理,用年輕易感的心與課本上的教條輕微的感應,
就變成了考試卷上雖不算完美,卻也還是漂亮的分數。此時,我不懂為什麼要唸書、為什麼要去上課。




也許是考試的壓力,真的會帶給人唸書的動力,又或者是因為年輕易感的心,竟承受不了一點輕微的打擊。
每次在面臨期中、期末考的前一個禮拜,每每坐在圖書館埋頭苦讀時,竟真的感受到一絲讀書的趣味,
隨著年級的增長而感觸越加深刻,生命的情懷,隨著哲人並未遠去的處世哲學,忽而盪漾、終又歸於寧靜。
而一次又一次的人生歷練,或大或小,在難以忘懷的痛苦中,找到反省的能力,與泰然的心境,
終於發現,原來學問真如古人所說,需要用生命去實踐。這句話我在書中、課堂中不知聽過千百回,
卻沒有一次有如在心中所感受的深刻,而且這實踐需得純亦不已,還須時時銘記在心。



實踐有多麼難,而理論又是多麼的簡單!
隨便找一個中文系的大學生,都能把儒道墨法以至於理學、佛學的思想說個大概,
但是真的要找一個身體力行,以生命去實踐的承道者,也許有吧。
曾昭旭老師說了一句我很有感觸的話:「中文系是專門研究人生的。」是阿,
還有什麼殿堂能比這裡更能讓人體悟傷春悲秋的愁緒、更能讓人的精神世界得到自由奔放?
我也相信中文系的學問不只是拿來給學生分析、作邏輯思考的,而是介紹眾多前人所提供的各種處世哲學,
在面臨前方滿是迷霧的大歷史中,有一能安身立命的精神依託,不致迷離失序。





然而有時候反省反省,不禁嘲笑自己身上的腐儒酸氣,雖自問無愧於心,修心以踐道,
實踐上卻與現實生活完全脫離,知行不能合一,待人接物不夠圓滑、通暢,
雖空有滿腹道德之學欲用於世,也只落得一虛偽之名。
實踐太難,難到讓人不願意相信真有君子。所謂德性之學並未完全融入生命中,
充其量不過是在肚子裡轉一圈,還能夠吐出幾句仁義道德罷了,與師友的交流、平常的待人接物,
在在顯見了我於實踐的不足。而已經造成事實,我無力改變,懊悔不已。
為此,我曾終日苦心思索,是否因為以往的不足,而以後的修業終會成為泡影?
我還沒有解答,但在這之前對實踐期盼的心不會消滅。






細細想來,自己所讀,大多是古典經籍、言情小說,實與翻譯文學、現代小說格格不入,
從全球化角度看來,真是不夠全面,如果在部分場合言談交際,不懂些新的理論知識,難免有孤陋寡聞之慮,
什麼後現代主義、後設主義、寫實主義......不勝枚舉。
我自己雖然不善交際,也未必真會遇到這些情況,對於這些理論也不感興趣,
然而,以後的事總是難說,面對不同的思想情懷,我又該如何自處呢?這且存而不論。








近日來,最能激勵自己的,莫過於向學之心的逐漸增長。以往起床第一件事為打開電腦玩電玩,
至深夜方休;而如今一有時間就希望找書來讀,且惟恐時間不足,手不釋卷,
以自心觀之,欣慰不已。雖然看書的速度不快,跟不上年歲漸逝的腳步,不過點滴在心頭,
於細微處增長,也是一樂趣。而研究所所必考的科目,倒也就不是相當在意了。
比起研究生命,實踐生命、享受生命,並且有一恬淡心境,則更讓我心嚮往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awei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