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垂老別


四郊未寧靜,垂老不得安。子孫陣亡盡,焉用身獨完?
投杖出門去,同行為辛酸。幸有牙齒存,所悲骨髓乾。
男兒既介冑,長揖別長官。老妻臥路啼,歲暮衣裳單。
孰知是死別?且復傷其寒。此去必不歸,還聞勸加餐。
土門壁甚堅,杏園度亦難。勢異鄴城下,縱死時猶寬。
人生有離合,豈擇衰盛端。憶昔少壯日,遲迴竟長歎。
萬國盡征戍,烽火被岡巒。積屍草木腥,流血川原丹。
何鄉為樂土?安敢尚盤桓?棄絕蓬室居,塌然傷肺肝。






這是模仿一老頭的口吻。老頭全家的子孫都被徵調,皆犧牲。
最後連老頭自己也被徵調,此詩即為臨行前獨語。
「四郊未寧靜,垂老不得安。子孫陣亡盡,焉用身獨完?投杖出門去,同行為辛酸。」
年紀已大,應安養天年,然逢祿山之亂,不得寧靜,仍被徵調,心情沉痛悲傷。
然自己的兒子、孫子都陣亡身死,留下這一副老骨頭活著也沒有意思,
頓挫連連,先悲傷而後顯灑脫。投杖出門,老頭此行可笑矣,不願顯老態,然事實卻非如此,
老頭已經老得不得了,搖搖晃晃的走過來,同時被徵召的人都為他感到辛酸,
辛酸老頭子「投杖出門去」的豪氣,又是頓挫。





「幸有牙齒存,所悲骨髓乾。」老頭用前句來安慰那些為他感到心酸的人,
然而下一句又感嘆自己現在的處境。「男兒既介冑,長揖別上官。」
引周亞夫傳:「亞夫乃持兵揖曰:介冑之士不拜。」前句才在心裡悲哀年老,
下一句又瀟灑地行軍禮,轉身離開。






「老妻臥路啼,歲暮衣裳單。孰知是死別?且復傷其寒。」老頭的妻子出門相送,
摔了一跤,趴在路上啼哭。他仔細看了老妻身上的模樣,衣裳單薄;
然杜甫此行為乾元二年的春天,歲暮不為冬天解。應解為天氣寒冷,春寒料峭,
近於歲暮,故說歲暮。見到老妻的模樣,那裡顧得了這一場別離是絕對不會再見的死別呢?
暫時又為她眼前的寒冷感到傷心、難過。






既為死別,在此情況之下,都已經要面臨死亡的分離,
應該是什麼都不在乎了;可是看到妻子摔倒在路上,天氣寒冷、衣裳單薄,
他卻又感到傷心,於是此處又是頓挫,表示他對妻子的關心。「此去必不歸,還聞卻加餐。」
兩句是老頭子想像,想像妻子認為我這一走,再也回不來,也應該什麼都不在乎了;
卻還隱約聽到妻子在門前,叮嚀老頭子要好好照顧自己。丈夫對妻子的關心、妻子對丈夫的關心,
由丈夫的角度敘述,「此去必不歸,還聞卻加餐。」也必是由老頭子自己的想像。
句法樸素,然真情流露。





老頭子對妻子說的話:「土門壁甚堅,杏園度亦難。勢異鄴城下,縱死時猶寬。」土門、杏園所在何處,
不能確指。土門約是太行山八徑之一,杏園在河南衛州。壁,碉堡也。
土門關的防禦堅強、杏園的地勢險要,賊人要過來,不太容易。
這是一位丈夫對妻子所說的寬慰之語。碉堡堅固、地形險要,敵人要進入相當困難,
和當初在鄴城時是完全不同的情況;當初九節度因反包圍而大敗,如今情勢完全不同。
縱使我終要戰死,大概也不會這麼早死,還能活得久一點,所以不必那樣難過。






「人生有離合,豈擇衰盛端。憶昔少壯日,遲迴竟長嘆。」離合,即死生,
人生總是有死生問題,生死無常,豈會因形勢的盛衰就能保證生命的久長?在戰場上,
哪裡能保證因唐軍佔優勢,自己就不會因此戰死呢?衰呼應前頭的死而說,
盛呼應生而說。前頭還安慰著妻子,後頭又感慨死生無關乎情勢,產生頓挫。
想到過去,少壯年輕的時代,適逢開元盛世,恰好以人生的盛衰暗喻時代的盛衰。
如今是什麼情況?「萬國盡征戍,烽火被岡巒。積屍草木腥,流血川原丹。」到處都是戰爭,
積屍百里,血流成河,怵目驚心,和少壯的太平時代形成強烈的對比,
在遲暮之年的這個衰敗時代想起過往的太平時代,不由得心生感慨。






詩句的衰盛原指戰場上的形勢消長,但是由此句又可看出另一層次的內容,
由時代的面貌,開元盛世和現在兵荒馬亂的時代產生的對比性。老人以上的感慨,
由「土門壁甚堅,杏園度亦難。」形勢上佔有優勢,看起來好像還不錯;
然而實際上這難道是真正的盛世嗎?於是開展出第二層的盛衰感慨。
「何鄉為樂土?安敢尚盤桓?棄絕蓬室居,塌然傷肺肝。」情緒的起伏變化,
因亂世而欲捨棄現世,卻在現實中感到煎熬,傷心欲絕。杜甫在詩中模擬一個老人家的口吻,
寫他的聲情,細膩無比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awei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